
最新一期《鼎石志》发布| 理想的应许,与世界同行的十年
2024年,距离鼎石正式创校已经整整10年。
10年,一个自带神秘光环的数字。蕴含着积淀、成长、传承和新的希望。
在10年的发展中,一代代鼎石人以个体的行动,身体力行地践行着鼎石的教育理想,使鼎石逐渐成长为一所受人瞩目的世界学校。
在这个特别的时刻,第12期《鼎石志》聚焦了鼎石1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在「校长寄语」中,鼎石执行校长Emily McCarren博士回顾了鼎石1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成长过程;
在「封面故事」中,我们带您走进十周年庆典暨慈善晚会的台前与幕后,了解参与舞蹈表演、音乐创作、戏剧编排环节的老师与学生们的创作思路与心路历程;
而通过「十周年影像大事记」这条时光隧道,我们向大家呈现了10年来鼎石教育理念的实践路径和成果,诠释了鼎石教育理想的精髓。
因为这份真诚的文字记录,我们才得以在回顾中不断反思,并提出新的问题和新的希望。
触《鼎石志》的10年
在过去10年之中,从创刊号到最新一期,《鼎石志》已经发布了整整12期。在这12期校刊中,我们设置了超过20个栏目;书写了50多个学生故事;分享了20多个来自世界各地顶尖院校和机构的专家、学者来鼎石进行智识分享的活动实录与深度访谈;也邀请了不同的鼎石教师、学生以第一视角分享他/她们的教育思考、实践与反思。
12期《鼎石志》,超过160万字的文字,通过丰富的角度,在10年之中记录、见证、传递着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想,汇聚着所有鼎石人教育的热忱之心。
10年,我们积淀了很多生动、鲜活、有温度的教育故事。10年,更多的故事也才刚刚开始。
让我们在第12期《鼎石志》中,一起回顾鼎石10年的成长历程,继续期待、展望更为光明的未来。
PART 01
鼎石十周年庆典全记录
或许,很多人依然记得10周年庆典活动当天激动人心的时刻。10段独白,10个珍贵的成长瞬间,由一条故事主线串起的戏剧、舞蹈、武术、音乐等丰富多样的艺术表演,让我们再次走进学生们在鼎石度过的重要时刻。
而庆典外场的鼎石「十周年影像大事记」和「鼎石十周年学生艺术作品公益拍卖」展,带我们回顾了鼎石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和鼎石的教育传统。
让我们在本期《鼎石志》的不同栏目里,走进鼎石十周年全记录。在庆祝的余温中,去回味,去展望。
「校长寄语」
在鼎石十周年庆典上,鼎石执行校长Emily McCarren博士发表了校长致辞。在致辞中,McCarren博士回顾了鼎石创校之初的教育理想和创校领导团队为此付出的努力。一代代鼎石人用一颗颗教育之心不断亲身实践,传承着鼎石的教育理想。
在鼎石的第一个十年中,鼎石“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受瞩目的学府之一,并在全球范围内积淀了与日俱增的深厚声望。” McCarren博士分享道:
“我们因身为新世界学校的定位而备受赞誉,为我们才华出众的幸运学子勇敢地开辟道路。鼎石汇聚了出类拔萃的学生、善良热情的家长,以及才华横溢的教职员工,共同构筑了一处学习与工作的理想所在。感谢每一位鼎石人在此并肩同行! ”
带着十年积淀,鼎石即将开启下一个全新的十年。在致辞中,Emily McCarren博士谈到鼎石将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肩负起更深远的教育责任,迈进更广阔的世界。
‘和而不同’是鼎石自创校之初就一直秉持的理念,也是我们一项重要的力量源泉。当我们沉浸于各自在鼎石大家庭的独特体验, 我们也同时彼此紧密相连。无论时间如何更迭,无论是否曾在校园中共度时光,我们相互间的联系始终牢固。这份联系蕴含的部分意义,在当下即可为我们所感知,但它更深邃的价值,也许将在未来的日子里愈发彰显。
我们之所以共聚于鼎石,是出于对鼎石的热爱与信念。我们共同的目标、凝结的智慧及洋溢的喜悦,汇聚成一股和平、希望与理解的力量,从顺义小小的校园向外播散。愿过往与如今,每一位鼎石人的人生轨迹,继续映照出对一个更和平世界的向往——那是一个由‘仁、义、礼、智、信’镌刻心田、启迪思想的未来图景。
——Emily McCarren博士
鼎石执行校长
「封面故事」
在本期「封面故事」系列稿件中,我们将带您走进十周年庆典暨慈善晚会的台前与幕后,去了解参与舞蹈表演、音乐创作、戏剧编排等环节的老师与学生们的创作思路与心路历程。
同时,我们也带您重新回顾我们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去聚焦他/她们的成长,让鼎石的教育理念以及十年的发展以一场沉浸式的演出呈现。
唯一不变的就是无论环境如何复杂多变,学生永远是面向未来、服务世界,以及引领世界的人。善良与谦逊是好学校最重要的一部分,永远保持新学校的创业精神,海纳百川,为学生们准备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去不断创造宝贵的教育机会。
时间滚滚向前,未来终将到来。正是过去十年,无数鼎石人对于理想的坚守让这所学校走到了今天。我们相信美好的明天也将到来,正如我们在昨天相信着今天。
相信未来,并非美好的未来已在前方等待,而是我们对未来有着何种想象,我们终将拥有怎样的未来。
「十周年影像大事记:
回望鼎石的十年」
在鼎石十周年庆典之际,我们用 和文字梳理了鼎石十年发展的「大事记」,标记出鼎石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和值得纪念的时刻,梳理出鼎石走过的教育之路,希望在回顾的过程中,鼎石人能拥有一种全新看待学校历史的视角。
那些令人骄傲和值得铭记的时刻,是鼎石十周年庆典之际一份特别的纪念,更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反思过程,也为未来提出了新的问题和希望。
PART 02
「教育视野」
在鼎石这个「学习型社区」中,「深度学习」从不局限于课堂,而是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生与教师都被视为践行终身学习目标的「学习者」:
老师们对课程的延伸与发散;课堂之外对智识的深入探讨;不同领域的专家与学者在鼎石社区分享更广泛的教育话题……让我们通过「教育视角」「教育圆桌」和「大学的精神」等栏目,去感受鼎石社区知识的开放性和充满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教育视角」
创造乌托邦
“大约二十年来,我始终致力于创造一座乌托邦。”
鼎石个体与社会教师Jeffery Heitmann创造了一个新的学习项目。从9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他为学生们启动了一个为期4个月的“创造乌托邦”之旅。在这个项目里,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需要自己设计、管理、运作一个拥有1万人口的“国家”。
在「教育视角」栏目里,Jeffery Heitmann老师分享了自己建造的这座“乌托邦”。通过展示这一学习项目的缘起、具体内容和学习成果,Jeffery He itmann老师分享了学生们对自己“国家”各项政策方案和“国家立场”的阐述和深入探讨。
通过这一学习项目,我们看到了在老师的主导和设计之下,从课堂延伸出来的更多可能性。这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极为有力和深刻。”来自第一视角的分享,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老师对教育的思考、心得和反思。
在追求乌托邦价值观的过程中,我意识到:选择总是伴随着得失。为了获取便利、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时不得不作出妥协,牺牲部分权利或资源,关键在于找到平衡点。我明白了:现代乌托邦并非绝对完美的自由状态, 而是一种努力确保民众能够享有福祉和权利的方式。
——Jeffery Heitmann
鼎石个体与社会教师
「教育圆桌」
10个问题,帮你应对青春期孩子的
“情绪风暴”
如果你有一个即将步入青春期或正在经历青春期的孩子,你一定经历过孩子们情绪的“崩溃时刻”。
当孩子出现负面的情绪时,要放任不管吗?这样的情绪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自动消失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情绪认知是人类一种重要的认知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进行发展和学习。
本期「教育圆桌」,我们邀请到鼎石校务副校长,中国遗传学会行为遗传分会委员、英国心理协会认证心理咨询师杨睿博士、鼎石心理辅导教师 Sandra Thompson老师、鼎石学生主任兼中文教师王晓玲老师以及鼎石8年级家长朱晓慧女士和12年级家长周妮女士一起,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如何帮助青少年发展他/她们的情绪认知能力以及建立一个有安全感的成长环境对青春期孩子的重要性。
希望这样的讨论能为更多的家长和青少年们带来一些启发和有益的帮助。
或许,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最容易忽略的一点是,他 / 她们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 / 她们有自己的感受、思考和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式。我们应该以平等的姿态和包容的态度对待他 / 她们。 这对于发展青春期孩子的情绪认知能力至关重要。
教育没有特定的模式,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也没有可以照搬的万能公式。但正如几位嘉宾在讨论中分享的那样,尊重每一个孩子,正视他 / 她们遇到的问题,重视他 / 她们的感受,运用合适的沟通和交流方式,给他 / 她们一个充满信任与踏实感的成长环境,或许是教育的通用之道。
「大学的精神」
对话哈佛建筑系主任及教授:
好的建筑,应让人产生提问的欲望
在鼎石创校十周年之际,鼎石表演艺术中心又一次迎来了自己的蜕变与新生。它带着熟悉而崭新的外观,再度向鼎石社区成员及公众敞开了大门。
在这一重要时刻,「大学的精神」有幸邀请到了鼎石表演艺术中心的建筑师、哈佛建筑学院教授Preston Scott Cohen对话《鼎石志》。
作为一位在世界范围内享誉盛名的建筑师,颁辞丑别苍教授与我们分享了他对自己建筑作品的理解;建筑如何融入环境;情感体验如何塑造建筑的内核;建筑如何从艺术中汲取灵感,建筑如何平衡个人与社会的张力等话题。
作为哈佛设计学院建筑系教授,颁辞丑别苍教授也分享了他多年以来对于哈佛学生的观察,以及哈佛建筑系学生的“第一堂课”内容、建筑理念的时代变迁等重要问题。
在本次访谈中,颁辞丑别苍教授给予了我们更多元的角度,更宏大的视野和更深度的思想启迪。
何为建筑的意义?我们如何赋予建筑以教育的内涵? 以及,为何我们需要在一所教育机构中去解读并阐释一座建筑的意义?
作为身体与思想的产物,建筑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它无时无刻不以一种隐秘的方式塑造着我们。在一所教育机构中,建筑更是有着塑造思维、 传递价值的愿景。
在表演艺术中心的设计师、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建筑系主任及教授 Preston Scott Cohen 看来,鼎石的表演艺术中心首先应是为「学习者」和「表演者」打造的学习空间,让“表演者的体验”和“表演者如何看待观众”成为最重要的剧场经验。室内与室外两座剧院、公共区域与排练教室,赋予了学习、表演、庆祝、仪式等无数种可能。
PART 03
「学生故事」
在鼎石,学生一直是我们故事的主角。在一个个生动而鲜活的个体与群像故事背后,是学生们对自我与世界的真诚探索,是他/她们的思考与实践,是他/她们珍贵而值得分享的成长过程。
通过这些独一无二的故事和对学生们的原创作品与独特观点的分享,我们希望更多的人看到青年一代的学习方式、思考方式和他/她们对社会与世界更广泛议题的关注与心中的责任感。
「毕业生剪影」
在过去10年中,鼎石已经迎来了7届毕业生。在鼎石这片开放、包容的土地上,鼎石学生们“不设边界”,带着对广阔天地的好奇与内心的责任感,在探索丰盛自我的同时,关注远方与世界。
没有所谓成功的路径和密码,通过不同的毕业生故事,我们希望大家看到个体成长经历的独特、珍贵与生命的丰富。
在本期「毕业生剪影」栏目里,我们将带您走进2024届叁位女孩的故事。她们自信、勇敢、独立,心怀他人。让我们在阅读中,看到同龄人之间难能可贵的互相影响和彼此激励,也看到新一代女性身上无限的可能性。
「艺术画廊」
艺术,为我们认识、感知世界提供了另一种通道,也为我们表达自我、传递情感与价值观提供了更具可能性的呈现方式。
在本期「艺术画廊」栏目里,我们展示了2024届18位顿笔视觉艺术学生的29幅艺术作品。架上绘画、雕塑、装置作品……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学生们展现了她们对战争、人与自然的关系、女性处境、动物虐待、在城市丛林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疏离、对个体生命的困惑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等不同议题的思考和理解。
——
10年,12期《鼎石志》积淀着时间的厚重和轻盈。
那些故事背后的学习意义和教育理想是我们希望不断去记录和传承的鼎石精神。同时,我们也珍视故事本事。
我们愿意慢下来,花更多的时间去感受、去讲述一个个“平凡”却动人的故事。
那是独一无二的属于鼎石的声音,是故事本身散发出的深沉力量。下一期《鼎石志》,我们再相见。
|免费赠阅|&苍产蝉辫;
我们将在近期向所有鼎石社区成员赠阅并寄送本期《鼎石志》。
如您是非鼎石社区成员并希望阅读本期杂志,您可以通过转发本文至朋友圈,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二维码“登记您的信息,我们会尽快安排赠阅事宜。
祝您阅读愉快!
[ 赠阅二维码 ]